德国新闻网讯 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彩塑栩栩如生,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开篇的“亢金龙”“虚日鼠”等角色原型均取之于此;大阳古镇的《阳阿飞燕》AR实景演出如梦如幻,
沿街明清店铺、民居、寺庙错落有致……6月25日,“晋城故事世界聆听”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采访团30多名媒体高层、记者走进玉皇庙、大阳古镇,近距离聆听历代彩塑的呢哝私语;沉浸式感受“中国古城镇活化石”的迷人神韵。
晋城玉皇庙,位于泽州县府城村北的卧龙山岗上,始建于北宋熙宁九年(1076年),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玉皇庙的建筑布局严谨,雕刻精细,显示了宋代庙宇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才华。庙内现存各代彩塑284尊、壁画120平方米,其中后院西庑内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尤为珍贵,被认为是海内孤品的珍贵文物。
玉皇庙的彩塑艺术主要集中在元代,其中最为著名的二十八宿彩塑由元代雕塑家刘銮创作,体态逼真,无一重复,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绝顶之作。二十八宿按天象分为“东方青龙”、“西方白虎”、“南方朱雀”和“北方玄武”,管辖着二十八宿。这些星宿像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雕塑技艺,还具有重要的天文和道教历史价值。
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尹振兴介绍说,这些彩塑被视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,对当今雕塑艺术研究仍具深远意义。他们利用高清晰扫描、720度全景摄影、三维数据采集等新技术,为彩塑壁画建立了完整的数字档案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,让文物“活起来”。
在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文创展厅内,一件件以二十八星宿文化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,从精致的丝巾到厚重的书籍,从萌趣的冰箱贴到细腻的泥皮画,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玉皇庙的保护与活化是晋城市文化遗产工作的缩影。这座被誉为“古建博物馆”的城市,拥有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现存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,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。
当日,“晋城故事世界聆听”2025海外华文媒体晋城行活动采访团30多名媒体高层、记者还走进泽州县具有2600多年历史的大阳古镇,沉浸式感受“中国古城镇活化石”的神韵。
大阳古称阳阿,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,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,西燕设此为郡,它先后为县、侯国、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。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,被誉为“九州针都”。由西汉至明清,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,色艺双绝的赵飞燕,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,耿介不阿、上万言书的茹太素,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,在大阳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,被称为“中国古城镇活化石”。
大阳镇到村工作大学生李鹏鹏介绍,古镇的结构十分精巧,以老街为中轴线,向南北延伸出72条街巷。穿过城门,便是一条狭长的街道,两侧是一座挨一座的砖木结构古店铺,密密匝匝自东向西一直延绵5里多长。漫步古镇中,城池寨堡、街巷纵横、官宅商居、楼阁津梁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,一砖一石、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。
沉淀了千年的繁华,大阳古镇再次迎来新的生机。近年来,当地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,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。在不改变地域风貌的基础上,大阳古镇以古镇保护活化利用为主线,保留城墙、街巷、店铺、寺庙、民居等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,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和商业活力,既维护原有古镇肌理,展现大阳古镇的历史记忆,又设计农村生态景观布局,打造具有典型北方特色的康养民宿村落。
走进大阳古镇“阳阿清居”民宿,游客既能欣赏明清大宅的精美砖雕,又可在现代水榭书吧静享时光。“阳阿清居”民宿分管经理冯姗姗介绍,民宿由老宅改造,是晋城市康养产业“百村百院”工程的示范项目。青砖灰瓦掩映,院落古朴典雅,别出新意的景观小品与周边景致浑然一体,食宿、酒吧、娱乐、游玩应有尽有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度假养生,享受慢节奏的乡村生活。
文旅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,还拉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,大阳美食馔面、凉粉、石子干饼、米面煎饼等备受游客青睐。这座“活着的古镇”,以独特的历史底蕴、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创新的保护与开发模式,成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旅游、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。(完)